我曾经跟一位朋友在网上聊起做菜的事儿。
“你做的东西很西化,好麻烦的。”她这么说。
“很西化”——因为我就是生活在“西方”呀!身不由己的地方是:我也想走两步路就是堆满青菜豆角,活鱼在大塑料盆里跳腾,肉摊老板在砍排骨的菜市场,而我有的只是一间规模很小的中超。一年四季基本也只那几样。这么多年,只见过一次丝瓜和两三次莴笋。还见过一小袋已经非常不新鲜的中国荔枝缩在冰柜的角落里,袋子上贴着一个跟它卖相极其不符的天价标签。德国不是传统移民国家,外来的饮食文化不发达,不像北美和澳洲,甚至伦敦这种地方,特别是在华人聚集的城市,唐人街里有跟国内同步的超市,能买到活鱼和各种蔬菜,能吃到在中国本土以外最正宗的中餐。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又是华人比较多的城市,比起其它城镇的中超已经算货品丰富了,至少还能有真空包装的藕,有本地豆腐,有易北河大闸蟹囧,但还是比较有限。
德国也没有什么算得上世界级美味的本土菜。超市里只有玻璃屋种植出来的番茄、黄瓜、生菜,一年四季不断的土豆和洋葱。再加一两样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比如这个季节的芦笋,入秋时候的几朵鸡油菇,深冬大寒后的羽衣甘蓝。其他的就是各种奶酪、肉制品,一排又一排的腌黄瓜罐头、酸菜罐头、香肠罐头!德国旁边的比利时,南边的意大利、西班牙,都有着极为丰富的食材。气候条件不好种不出?我看不见得,比利时紧挨着德国,人家怎么能有那么多好吃的?我看啊,是德国人真的不爱吃,美食方面的慧根不足。我曾经跟室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八岁以后就离开了德国,现在大部分时间又在国外出差, 有着比较客观的立场和对比,同意我说的德国人在吃的方面非常保守。他说西雅图一家很不起眼的越南米粉店都要比我们经常去的那家汉堡火车站旁边的越南小馆要好吃很多。最近一次去那里吃了一碗牛肉汤粉以后他摇摇头说:“唉,以后不点这个了,德国的餐馆,好像无论怎么做,都觉得欠了三分火候,无论亚洲菜还是西餐都这种调调。”
而我,只能入乡随俗地做,就地取材地做,不要自找烦恼地去依赖熟悉却又找不到的食材。 其实也因为这样,我才学会了好些西餐,甚至还因此“被迫”把自己的中餐技艺也磨练得更精。街头没有豆浆油条煎饼果子,没有夜市烧烤和麻小,没有灌汤小笼和叉烧肠粉,只有一个充满了好奇心和患了怀乡病的吃货,努力做菜。
在我印象里,厨师一直是个如同匠人一般的角色,从来没听过有人称赞他们为“艺术家”。在以前,甚至觉得厨师就是个干体力活的,颠锅,切菜,洗菜,在炉灶前皱着眉头大汗淋漓挥舞锅铲。别人在背后说的时候就指称厨师为“一做饭的”“一烧菜的”“一厨子”“拿锅铲的”,略有一丝不敬和鄙夷。绝大部分的厨师,干的都是copy +paste的事——传承复制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方子。比如麻婆豆腐,是个川菜厨师都会做吧,做法也都大同小异吧,跟几百年前刚出现的时候没多大改变吧?在此并无贬义,说的只是,就好比某热门歌唱类节目,各个年龄段的歌手们同台比拼,你期待他们唱那些曾经红得大江南北广场舞大妈和小区保安都会哼唱的老歌,丝毫没有变化,原封不动地唱?不腻么?
有一小撮真心把烹饪当做一门艺术一片乐土的厨师们,改变、创新,甚至改革——比如分子料理派的那些厨师就是,你可以说他们是炫技也好耍花腔不务实不接地气也罢,我却为他们的创意和勇气拍手。他们就是在大家都觉得各种饮食和料理都被玩遍了的时候打破常规开辟出新境界的勇敢者,他们是艺术家。所以歌唱比赛里,有真功夫,又新想法,玩得出新花样的人,赢到最后。是因为他们带我们去到了一个新境界。
我并不说自己也想拿着各种精密仪器来做分子料理。我只是想借用他们的“思路”。在做了几十次“传统”菜肴之后,我会push自己一下,看看能不能在什么地方改良?要是我面前只有两三样有限食材,又该怎么排列组合一下弄出新菜、新组合、新搭配呢?
每一篇博文,我都尽量把相关信息和我自己的感悟、故事揉在一起书写出来。不管菜谱是不是“西化”还是“麻烦”(真的试过了么?),我的初衷都是分享,我不是权威,更不是真理。我不期望每一篇菜谱都有人照做并点赞,我所希望的是给同样喜欢下厨的你提供一种思路和启发,也许通过某一篇博客你认识了一种新的食材;通过一篇游记你知道了一种当地小吃的名字,记下来想着下次有机会去也要尝一尝;两年前也写过一篇类似文章,算是对我此篇观点的补充和延伸,有兴趣的可以参看旧文《厨房里的本本主义》
火鸡胸生菜卷 Turkey endive 'taco' 所需材料: 肉馅: 火鸡胸绞肉250克 豌豆粒、玉米粒适量(可省) 大蒜1颗 洋葱半个 孜然1/4茶匙 辣椒粉1/4茶匙 橄榄油2汤匙 盐和黒胡椒适量 Salsa(莎莎酱): 番茄1个 紫皮洋葱1/4个 香菜2根 青柠1个 初榨橄榄油1汤匙 盐和黑胡椒适量 其他配料: 牛油果 菊芋叶(endive) 墨西哥辣椒酱(Chipotle hot sauce) 做法: 1,大蒜拍碎,洋葱切碎。锅中入油,加入大蒜、洋葱、孜然、辣椒粉略炒出香味,倒入火鸡绞肉,翻炒片刻; 2,加豌豆粒和玉米粒,继续翻炒,入盐和黑胡椒调味。待鸡肉变白,豌豆和玉米也炒熟,熄火; 3,准备番茄莎莎酱。番茄去皮切小丁,放入碗中,挤入青柠汁水,撒少许盐和黑胡椒粉,香菜切碎一并拌匀即可; 4,菊芋叶子洗净擦干,牛油果竖着切六瓣。把炒熟的肉馅舀到叶子里,再舀一勺番茄莎莎酱,码上牛油果,滴几滴辣椒酱,即可享用! 小贴士: - “没有火鸡肉啊楼主” 您可以用牛肉碎鱼肉碎呀!我这里只是想玩玩尝试一下别的肉是什么味道。 - “我吃素啊楼主” 您可以用蔬菜丁呀!胡萝卜、玉米、豌豆、西芹、西葫芦、茭瓜…… - “菊芋是什么东西啊楼主” 您可以用google搜索呀!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信息不是一抓一大把么,维基百科还有多种语言,您要感兴趣可以把这菜的中、英、德、法、俄……所有的名字都看一看,我经常无聊就这么干。 - “没有菊芋啊楼主” 您可以用别的菜叶呀!生菜都能买到吧?圆白菜也行吧?我这里是为了减少精白面粉的摄入(包taco的那张皮是用面粉做的)而改良成蔬菜皮。再不行您用烤鸭饼,或者自己烙嘛! - “没有墨西哥辣酱啊楼主” 您……上网买呀!再不行您试试豆瓣酱嘛!女神老干妈嘛!说不定又能出来惊艳的混搭味道咧? -“你做的taco一点都不正宗啊楼主” 我没说我做的是正宗的呀!我连墨西哥都没去过,也没吃过正宗的taco.但是我经常在美剧和菜谱书里面听到看到,曾经也无数次做过。这里的这道菜,是按照我自己的饮食需求和偏好来改变,舍掉一些材料(奶酪、面皮),变换一些材料(牛肉-火鸡肉,面皮-菜叶),您没见着我给taco打了引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