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是我们家里比较常吃的菜,平均一个月要吃一两次,寒冬时节频率更会高些。中超里摆着火锅底料的那个货架前人肯定会比较多,小肥羊海底捞之类的大牌火锅连锁还没有进军德国,他们自家的底料包倒是早早就上了架。火锅也应该是海外游子最爱做的一道菜,不管你是来自祖国的秀美江南还是云贵高原,操着不同方言的人,都会聚到一锅冒着热气的火锅前,涮着肉,聊着天,尽享乡音乡情的温暖——所以啊吃火锅一定要人多。
在试过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火锅底料后,包括来自火锅老家重庆的超麻辣底料,大草原的小肥羊,还有老干妈的(咦?!),都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吃了以后,超。级。渴。我已经是很克制地只用半包粉料,兑很多的水。还是吃得一嘴味精味儿,半夜醒来总要找水喝。第二天屋里还弥漫着浓烈的火锅味……
火锅是技术门槛很低的一种烹饪形式了,你不见每个食客都在煮自己的食物,根本不需要厨师,只需要一群手脚麻利洗菜拣菜的帮厨就OK。想起《迷失东京》里Bill Murray在和女主吃过一顿火锅以后说:“哪种饭馆竟然让顾客自己做菜?!”
小的时候,几乎所有吃的东西都是自家做的,包括火锅。我记得有一年冬天很冷,就连我们那个四季如春如夏的边陲小城也清冷萧瑟,住在非常潮湿的平房里,有一晚跟着大人去串门,来到那排住房最靠边的那间,进去看见一个铜制火锅,烧着炭,灯光不是特别亮,被蒸腾上来的热气遮挡着影影绰绰。小孩子们被告诫不要徒手去摸滚烫的锅,乖乖吃碗里大人夹给的菜就好。我只记得几根被煮得透明的灰白色红薯粉条,就着汤汁吸溜进嘴里。至今,吃火锅每次必点薯粉,想来定是跟那次的经历有关。天一冷,我就想吃火锅,也必备红薯粉条,也顺便想起那个冬夜的人生第一顿火锅,甚至还记得那年冬天那家邻居男孩过生日我送了他一张小虎队磁带里附赠的年历卡……
现在生活的便利性提高了许多,不需要我们去自制每一种食物,其实很悲哀。我一直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自己做饭,是件幸福的事情,是项必备技能。在当今的环境下,甚至是健康和卫生的唯一选择。拿起一包火锅底料,你看看配料表上的那些东西,算得上真正的食物的有几样?反正以我这个高中化学会考靠抄同学答案及格的文科生读不懂那些名字。我们身体需要那些东西么?
自制清汤火锅,只消熬煮一锅干净醇香的高汤。用一些肉或鱼的边角料,骨头为佳,加上葱姜蒜,一些枸杞红枣,一颗番茄(这是一味很平民,随手可得的鲜味聚集体!),基本上就能出来一锅汤。再随便发挥,往里面扔些提味的食材,比如昆布、菇菌和柴鱼花,包菜和大白菜这些都是增添甜鲜味的自然食材。不用放盐,更不要味精。再涮之前先那样干干净净喝一碗,哇,简直把胃都熨烫舒服了。喜欢吃辣的,不如在蘸碟上发挥,麻酱、腐乳、蒜蓉、自制辣椒油,醋、香油、香菜碎、蚝油……各种组合没有上限。快过年了,据说又有几波寒流要来,阖家团圆的暖意足够抵挡寒冬么?再来一锅火锅给你添点吧。

Processed with VSCOcam with c1 preset
自制清汤火锅汤底 homemade hotpot broth 所需材料: 有机鸡腿1只 红枣2颗 枸杞10粒 干香菇3朵(泡发) 昆布2小片 柴鱼花1小撮 大葱2根(切段) 香叶1片 姜3片 蒜2颗 番茄1个切大瓣 大白菜杆几片 纯净水适量 做法: 所有材料放到汤锅中,倒入足量纯净水煮开,撇去浮沫,盖上盖子,转中火,慢炖半小时即可作为清汤汤底涮火锅。 小贴士: - 用大棒骨、排骨熬汤底也可以。若素食就省去肉骨和柴鱼花(比较严格的全素食者适用)。鸡腿捞出来另作凉鸡、口水鸡都可以;番茄、昆布和柴鱼花都是用来提鲜的食材,比味精鸡精健康美味得多; - 大白菜杆和红枣增加汤的甜度,也可以放点胡萝卜、白萝卜之类的。